第19章 第十九章(1 / 5)

六年前。

萧寻初赠予谢小姐琉璃草的那个夜晚, 邵学谕来到他的房间,给他看了一卷据说是上千年前的古学遗卷。

“此乃墨家学派之书。”

昏暗的灯光下,邵学谕坐在他身边, 耐心地向他解释。

“墨家,在东周时期, 也是诸子百家之一,一度可与儒学相抗衡, 可并称‘世之显学’。”

“此学一派, 主张兼爱、非攻,研究自然规律, 专著有《墨经》一论,以记录力学、光学、数学、逻辑等百姓经验智慧之结晶。”

“创始人墨翟, 精通工匠之学, 可与巧匠公输班齐名,善做攻城器, 曾率弟子三百,以机械为守城策, 制止楚王伐宋。”

“然而西汉时期, 汉武帝罢黜百家, 独尊儒术。墨家学派与当时的墨者均遭受打压, 且当时的墨者团体结构确有过于艰苦激进之处,人数渐少, 此学终绝于世间。”

“此书,是我师父之师父,师父之师父之师父的先祖, 将墨学之论整本背诵下来, 隐匿于心中, 待朝廷搜查风声过后,再私下默写下来,一代代藏于地板暗格之中,如此方避免摧毁,勉强保存下来。”

“如今,此书已是绝书。”

“今之士人,普遍认为我们研究技术、钻研器物,乃‘匠人之作,奇技淫巧’。但我不这么看,墨学也不这么看。”

“你很有天赋,这种天赋再辅以知识,必有改变这个国家……不,是改变这个世界之能!”

那一晚,在暗夜的烛火下,萧寻初那双懒散的桃花眼中,原本天生的倦怠被邵学谕的话语一点点驱散,星火之光似被点燃。

后来,他选择拜邵学谕为师。

再后来,他又选择跟随邵学谕离开。

在那时的萧寻初看来,这一切是如此顺理成章,他根本不必有所犹豫。

不过,多年后,他再度回想却觉得,他当时之所以能如此果断,或许不仅是因为邵学谕教给他的知识。

……也是因为,师父是有史以来第一个,对他说他的天赋很了不起,对他说他的才能并非玩物丧志,对他说他会对这个世界有用的人。

*

跟随邵学谕学习以后,在师父的引领下,萧寻初很快见到了许多志向相同之人。

师父这些年在白原书院当学谕,除了谋生糊口之外,也一直在观察是否有天资和思想适合学习墨家学说的学生。

在萧寻初之前,他已经收了两个弟子,一个名为叶青,比萧寻初年长五岁;另一人名为宋问之,比萧寻初年长两岁。

在萧寻初拜师后两年,师父又带回一个铁匠家的孩子,名叫邱小安,说是为人老实好学,很适合学习墨学,他年纪最小,跟师父上山时只有十二岁。

如此,包括萧寻初在内,四名弟子便一同追随师父,学习墨家学说。

他们早晨同在书院读书一般,读学墨家经典著作;

到了晚上,他们则会动手实践,师父从基础开始一点点教他们,最终目标是要让他们能像当年的墨子及其门人一般,真正做出有用之物,甚至包括武器。

师父对残存下来的墨家学说残卷倒背如流,时常拿着书,笑呵呵地教导他们——

“平等地包容万物,不因等级地位而有所区别,是谓‘兼相爱’。”

“人们相互合作、相互帮助,共同创造未来,而不要互相争斗,是谓‘交相利’。”

“统治者为了争夺利益而引发战争,令百姓遭受痛苦,使死者遍野,民不聊生。因此要避免无意义的战争,是谓‘非攻’。”

“这世上的贫富安危,都不应该是由命运决定的,而应该是由‘人’自己的努力决定的,事在人为,是谓‘非命’。”

“相衡,则本短标长,两加焉,重相若,则标必下,标得权也。”

“以一个位置为支点,两边的杆子长度不等长,同时在杆子两边施加同样的重量,那么离支点较远的那一边一定会下落,因为这一边的物体力臂更长,能产生更大的力。”

“景到,在午有端,与景长,说在端。”

“由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,所以将一个物体放在一边,让光线穿过小孔投射到另一边,它的影子将会颠倒过来。”

师父很喜欢跟他们讨论这些,所以每到讲课的时候,他整个人会一下子精神起来,看起来也没有平时那么邋遢了。

无光的夜晚,他悄悄将四个弟子都叫起来,在一块木板上钻一个小孔,然后点起蜡烛,让他们看蜡烛投射在木板另一边倒过来的影子。

分别移动蜡烛、木板还有投影位置的距离,影子的大小都会发生变化。

当弟子们发出惊叹之声时,邵学谕的嘴角会勾起来,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。

*

萧寻初与师父、师兄弟在一块很自在,然而研究此学,却绝无可能一帆风顺。

师父是个很有精力的人。

他白天在书院坚持学谕的工作,清晨和晚上还要额外传授他们墨家学说。

另外,师父似乎还在研究进步的攻城器,他们这些弟子平时学习需要的器具,也都是一一由师父亲自打造。

最新小说: 原神:帝君拿来吧你 重生之我要当三界之主 小轩窗,玉珠忙 二号街角 南城缚雪 解放末世 莲花楼:有缘自相聚 末世之超级吞噬系统 带着百度去逃荒,小瞎子他太撩人 一觉醒来,我成侯门老祖宗了